弗雷德里克.W.泰勒(1856—1915) [科学管理理论]

弗雷德里克.W.泰勒(1856—1915)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他生于宾夕法尼亚州杰曼顿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在早期教育中,泰勒学习了大量的古典著作以及法语和德语。泰勒迷恋于科学调査研究和实验,强烈希望遵照事实改进和革新事物。在早期,他对粗劣的方法非常不满,并发明了一些精巧的器具,这为其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泰勒本来想继承父业,成为一名律师,并且考上了哈佛大学法律系,但由于眼疾辍学。1875—1878年他在一家小机械厂做学徒工。在那里,他对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方面的体会颇深。1878年,泰勒进人米德维尔钢铁厂工作,一直到1890年。他在米德维尔钢铁厂期间,开始当机械工人,后因工作努力及成就突出而先后被提拔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工长等。他坚持晚上学习,于1883年获机械工程学位,并于1884年被提升为总工程师。在其管理生涯中,泰勒不断在工厂进行实验,系统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与作业所花费的时间,即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他将这些实验逐步改进发展,使之成为系统的管理制度,这就是有名的“科学管理”或“泰勒制”。1901年退休后,他又无偿地在美国国内外从事咨询和演讲,扩大了科学管理的影响。

泰勒一生获得专利100多种,1902年获“埃利奥特•克雷森奖章”。他曾于1906年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主席,并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和霍巴特学院的荣誉博士学位。1915年泰勒因患肺炎逝世。由于他生前在科学管理方面所做的特殊贡献,人们在他的墓碑上镌刻了“科学管理之父 泰勒”,以示纪念。

泰勒是管理学的先驱,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在管理学上的贡献是无法取代的。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使管理走向科学化,并为后来的科学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泰勒注重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管理的实践中。他的“泰勒制”,是管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理论。泰勒提倡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双方必须变相互指责、怀疑、对抗为相互信任与合作,他认为,“ 这个伟大的精神革命是科学管理的实质”。

1、提高生产率和科学管理原则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而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因为高的工作效率能为雇员带来较高的工资,能降低劳动成本,从而有利于雇主扩大再生产,促进生产的发展。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为此,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四项原则。

泰勒认为,科学管理原则如果被正确地运用并有足够时间使它确实生效,会对雇主和员工产生巨大且良好的效果。因为在科学管理制度下,工人的主动性(他们的勤奋工作、诚意和独创精神)实际上是经常性地发挥出来的。而企业管理当局则主动地承担起新的、非常巨大的和特别的责任,这些责任被划分成四种不同的类型,并被叫做“科学管理原则”。

第一项原则是,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代替过去单靠工人的经验得来的知识与方法。

第二项原则是,科学地挑选工人,培训、教育他们并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自己挑选工作,并尽自己的所能进行自我培训。

第三项原则是,与工人们衷心合作,保证一切工作都能按照已经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因为若不能使工人同科学方法结合起来,以前所付出的一切劳动都白费了。

第四项原则是,管理当局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对等的,管理者应该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都承揽过去。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责任都推到了工人的头上。

2、作业管理

作业管理在泰勒的科学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也有四项原则:高的日作业定额;标准化的作业条件;提高完成作业的工人的工资率付给报酬;按低工资率付给未完成作业的工人报酬。其中,前两项属于标准化管理,后两项属于激励性工资制度。

1)、标准化管理。高的日作业定额是针对当时作业方法不当、纪律松弛及有组织的怠工现象制定的,而且这个定额也是所有工人经过训练和努力后,在不损害其健康的情况下能够达到并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的。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即为作业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和标准化的作业条件。

泰勒认为,培训工人成为“第一流的工人”是领导方面的职责。

泰勒认为,健全的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使工人的能力同作业相配合。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在于为员工安排最合适的作业,培训他成为一流的工人,激励他尽最大的努力来工作。

泰勒所谓的标准化的作业条件包括: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劳动与休息时间合理搭配;使作业环境布置标准化。’

2)、计件工资制度。1895年,泰勒出版了他著名的《计件工资制》,阐述了他“差别计件工资制”的新思想。

泰勒提出的计件工资制包含三点内容:第一,通过工时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个定额或标准。这点要由管理者来完成。首先是由定额制定部门来设计各种工作,并把工作分解为各项要素,再为每一要素制定出定额。这样,就把定额的制定从以估计和经验为基础改为以科学为基础。第二,采用一种叫做“差别计件制”的刺激性付酬制度,即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其定额而采取不同的工资率。如果工人没有完成定额,全部工资均按“低”工资率支付(正常工资的80%),如工人超过定额,全部工资均按“高”工资率支付(正常工资的125%),以此来鼓励工人完成和超过定额。第三,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即根据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按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泰勒认为,他提出的这种计件工资制能促使工人大大提高生产率,而企业的工资支出虽然增多了,但因生产率的提高大于工资的提高,所以对企业还是有利的。

3、职能化管理和例外原则

(1)、职能化管理。泰勒的科学管理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行职能化管理。它包括两个有机部分:一是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变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二是实行职能工长制。

泰勒认为,单凭工人自己的经验是无法找到科学工作法的,而且他们没有时间和条件去从事这方面的实验与研究,因此必须将计划与执行分开。泰勒把这种分工作为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他认为计划部门的主要任务有:

  1. 进行调查研究,以便为制定工作定额和操作方法提供科学的依据;
  2. 根据调査研究的结果,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作定额和操作方法、工具等;
  3. 拟订作业计划并发布执行的指示与命令;
  4. 对“标准”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泰勒提出了“职能工长制”的车间管理方法。泰勒设计出8个职能工长来代替原来的一个工长。这8个工长中,4个(分别是工作分派工长、速度工长、修理工长、检验工长)在车间,4个(分别是工作命令工长、工时成本工长、工作程序工长、纪律工长)在计划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每个工长可以直接向工人发布命令。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不再听一个工长的指挥,而是每天从8个不同的工长那里接受指示和帮助。

泰勒认为,这种职能工长制有三个优点:对管理者(职能工长)的培养只需花费较少的时间,也容易找到所需人才;管理者职责明确,可提髙效率;由于作业计划已由计划部门拟订,工具和操作都已标准化,车间现场的职能工长只需进行指挥监督,因此低工资的工人也可以从事比较繁杂的工作,从而能降低整个企业的生产费用。

泰勒的职能工长制的设想后来受到许多管理专家的批评,原因是一个工人同时接受几个职能工长的多头指挥,势必引起混乱。这种职能工长制后来也没有得以推广。但是,泰勒关于职能工长制的思想为以后在企业中建立职能部门和实行专业化管理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⑵、例外原则。泰勒认为,规模较大的企业不能只依据职能原则来组织和管理,还必须应用例外原则。所谓例外原则就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例外事项(即重要事项)的决策与监督权。在《车间管理》—书中他写道:“经理只接受有关超过常规或标准的所有例外情况的……特别好和特别坏的例外情况的……概括性的、压缩的及比较的报告……以便有时间考虑重大决策问题并研究在他手下的重要人员的性格及合适性等问题。”

4、精神革命

泰勒认为,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进行一次“精神革命”,这样可以变相互对立为相互协作,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他指出,雇主关心的是低成本,工人关心的是髙工资,只有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双方才能都受惠,这就是双方进行“精神革命”并达到合作与协调的基础。正如1912年泰勒在美国众议院特别委员会听证会上所作的证词中所强调的,科学管理是一场重要的精神革命,每个人都要对工作和同事建立起责任观念,每个人都要有很强的敬业心和事业心,这样雇主和雇员就都能把注意力从利润分配转移到增加利润总量上来。其实质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将蛋糕做大,然后大家都能多分一点儿”。

精彩语录

  • 科学管理超过积极性加刺激性管理的第一个优点是能不断取得工人的主动性——工人们的勤奋工作、诚意和才能;而在采用最好的旧式管理方法时,只能偶然地、不大经意地得到工人们的积极性。
  • 不论何时、在何种机构,不论工厂是大还是小,不论工作是最一般的还是最复杂的,正确地运用科学管理的四项原则,都将取得效果。不但比旧式管理所能得到的效果大,而且要大得多。
  • 能够取得工人们的积极性只是科学管理优于旧式管理的两个理由中比较次要的一个。科学管理的更大的优点是企业中巨大的、非常繁重的新责任与负担,都是由管理方面自觉承担起来。
  • 有人对使用“科学”这个词提出尖锐的反对,我觉得可笑的是,这些反对者的大多数,是来自我们这个国家的教授们。他们对随便使用这个词—甚至用在日常生活琐事中,表示十分反感。
  • 所有的日常活动中不注意效率的行为都在使整个国家资源遭受巨大损失,而补救低效率的办法不在于寻求某些出众或是非凡的人,而在于科学的管理。
  • 在新制度下,如果一个工人没有干好,总是假定首先是我们管理人员的过错,可能是我们没有正确地教会这个人,没有给他做出榜样,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教会他怎样干他的工作。
  • 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雇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同时也使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
  • 科学管理实质上包含了在任何企业或工业中工作的工人方面的一种完全的“精神革命”   种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同事、雇主的责任方面的完全的精神革命。

评价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首次突破了管理研究的经验途径这一局限性视野,首次提出要以效率、效益更髙的科学型管理来取代传统小作坊式的经验型管理,使人们认识到在管理上引进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辟了管理学的新纪元。他的思想对于组织的构建、制度规范的设定都具有重大意义。强调制度的作用,用制度规范人、约束人和激励人,是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所在。这种对制度建设的重视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泰勒所强调的精神革命,变关注分配为关注生产、强化共同利益的思想也极具开创性,在调整劳资关系、营造和谐生产氛围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然而,泰勒的科学管理起始于工厂现场作业实验,存在过于重视技术、强调个别作业效率、对人的看法有偏见且忽视企业的整体功能等历史局限因素。泰勒单纯从“经济人”假设出发,认为企业家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工人只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这就忽略了人的动机的多面性。泰勒以机械的模式看待员工,他把员工看成进行一定生产作业的生产工具——活的机器。他反对有组织的工人,排斥工人,只是主张通过经营者和工人的职能分工来建立劳资双方的协调关系,实际上这种分工会对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谈判地位非常不利,这也是后来科学管理运动遭到抵触的重要原因。

大师著作

《计件工资制》,1895年

《车间管理》(国内有的翻译成《工场管理》),1903年

《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  

《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委员会上的证词》,1912年

《科学的劳动组织和泰勒制》Tayfor),叶尔曼斯基著,1922年

此条目发表在管理思想史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