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拉罕•马斯洛 [激励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1934年在威斯康星大学取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并在该校任教5年。之后,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布鲁克林学院任教。也是在布鲁克林学院,他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那里,他对其研究课题的信心和他个人的谦逊形成非同寻常的组合,使他成为一位备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许多学生回忆说,正是他对心理学的执著和他对心理科学的热情,才引导他进入这个领域。1951年,他来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并在1967年和1968年出任美国心理学协会主席。1970年6月,马斯洛在加利福尼亚门罗公园去世,享年62岁。

主要观点

1、需求层次理论

1943年,马斯洛在《心理学评论》中发表著名论文《人类动机论》,并在文中首次提出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绝大多数人的需求层次是很复杂的,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多种需求影响着人的行为。由此,他将人的各种需求归纳为五类。这五类需求是互相作用的,按其重要性和产生的先后次序可排成一个需求的等级图。这一理论流传甚广,是行为科学家试图揭示需求规律的主要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的内容。在《人类动机论》一文中,马斯洛首先将人类的多种需求分为五个层级。

第一级:生理需求。包括维持生活和繁衍后代所必需的各种物质上的需求,如衣、食、住、行、性欲等。这些是人类最基本的,因而也是推动力最强的需求。在这一级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前,更高级的需求就不会发挥作用。

第二级:安全需求。这是有关免除危险和威胁的各种需求,如防止工伤事故和有伤害的威胁、资方的无理解雇等。

第三级:感情和归属需求。包括和家属、朋友、同事、上级等保持良好的关系,给予别人并从别人那里得到友爱和帮助,自己有所归属,即成为某个集体公认的成员等。

第四级:地位或受人尊敬的需求。包括自尊心、自信心、能力、知识、成就和名誉地位的需求,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等。这类需求很少得到充分满足,故常常是无止境的。

第五级:自我实现需求。这是最高一级的需求,指一个人需要做他最适宜做的工作,发挥他最大的潜力,实现理想,并能够不断地自我创造和发展。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有以下特点:主动、思想集中于问题、超然、自治、不死板而同别人打成一片、具有非恶意的幽默感、有创造性、现实主义、无偏见、不盲从以及同少数人关系亲密等。

需求层次理论的假设。马斯洛将其理论建立在三个假设之上:第一,人要生存,他的需求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求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求不能充当激励工具。第二,人的需求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第三,当人的某一级的需求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求,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其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时,高层次需求才会对人产生激励。需求是一个人努力争取实现的愿望;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起促进作用,不再是激励的因素;一种需求一经满足,另一种需求就会取而代之。人们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比满足低层次需求的途径多。

需求层次理论的扩展。1954年,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书中(该书于1970年修订再版),对人类的多种需求作了进一步阐释,即在第四层级之后增加了求知和求美的需求,从而将整个需求层次理论体系扩充为七个层次。

第五级:求知需求。包括人有知道、了解和探索事物的需求,而对环境的认识则是好奇心作用的结果。

第六级:求美需求。指人有追求匀称、整齐和美丽的需求,并且通过从丑向美转化而得到满足。

马斯洛提出的由七个层级组成的需求层次图。

  • 第七级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
  • 第六级需求   求美需求
  • 第五级需求   求知需求
  • 第四级需求,地位或受人尊敬的需求
  • 第三级需求,感情和归属需求
  • 第二级需求,安全需求
  • 第一级需求,生理需求

2、基本需求的固定程度

基本需求实际上并非固定不变。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似乎是按照这种顺序排列的,但是也有例外情况。

对一些人来说,自尊似乎比爱情更为重要。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等级倒置现象,其原因往往是由于人们有一种观念,认为最容易受人爱慕的人是那种坚强有力的人。因此,那些急切要求得到爱情的人就装出一种充满自信的样子。从本质上看,他们要求高度自尊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更多的是把它当作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他们要求自我表现,只是为了追求爱情,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尊心。

还有一些人显然有天赋的创造性,他们的创造性的出现可能并不是由于基本需求E满足而产生的自我实现需求,而是在基本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创造性需求<5

还有一些人,他们的需求可能永远保持着僵化或者低下的程度,高一级的需求可能已完全消失而且永远不再出现。

所谓“患精神病的人”,就是永远失去爱情需求的另一种典型。这种人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中被剥夺了爱情,以后就永远失去了爱情的欲望以及接受和给予爱情的能力。

等级倒置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某种需求长期得到满足以后,这种需求的价值可能就被低估了。有些人从来没有经受过长期的饥饿,很容易低估饥饿的影响,而把食物看作无足轻重的东西。

对于明显的等级倒置现象的另外一部分解释是,人的行为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个人如果被剥夺了两种基本需求,他的愿望是要得到其中更基本的一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将依照他的愿望来行动。

具有崇高价值准则的人,能够为了某一具体理想或价值准则抛弃个人所有的一切。对于这种类型的人,我们可以根据所谓的“通过早期满足而加强容忍挫折的力量”这个基本概念而得到解释,至少部分地得到理解。

3、基本需求相对满足的程度

在我们的社会中,绝大部分正常成员的基本需求只有部分得到满足,同时也有部分得不到满足。如果对需求等级做更为真实的描述,可以得出随着优势需求等级的升高,满足的百分比就逐渐减少的结论。例如,一般公民可能在生理需求方面满足了85%,在安全需求方面满足了70%,在爱情需求方面满足了50%,在自尊的需求方面满足了40%,在自我实现需求方面只满足了10%。

一个新的需求不一定要在优势需求完全满足后才能出现,新的需求的出现不是跳跃式的,而是缓慢地从无到有。比如优势需求M只满足10%,那么N可能杳无踪影,如果M满足25%,那么N可能为这种交替出现的需求如上图所示。在A点有较多的生理需求和部分的安全需求,而其他后面的三种需求都尚未出现;到了B点感情和归属的需求占主导,自我实现的需求依然不显著;到了C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凸显,而生理和安全需求显得不明显。从上图可以看出,任何一种需求的相对强度的变化都是渐进的。

精彩语录

  • 以最简单的方式来说,对人类劳动生活和他们谋生的方式进行的管理,可以改善他们,并改善整个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合适的管理就是一种理想化的,或称革命性的技巧。
  • 把一件非常简单的工作干好,这当然不是重大的成就。我喜欢自己这样的一个措辞:“不值得干的事情就不值得干好。”
  • 自我实现是艰苦的工作,它不仅仅只来自内心的渴望,而且还包括来自外部的、日常生活当中对服务的使命感。
  • 新手往往能够看到专家遗漏的东西。所需求的一切只不过是不害怕犯错误,不害怕看上去很天真。
  • 我们当中的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有某种内在的需求,他要求体验更高的价值感;正如我们出生的时候,就对食品中的锌和镁有生理的需求一样。因此,这种说法其实也就是说,我们更高的需求和动机是有生物基础的。
  • 为得到权力而追求权力的人,正好就是不应该得到权力的人,这样的人很容易滥用权力,很容易为满足私欲而推翻权力、操纵权力、利用权力。
  • 为客户服务的那些人,他们的时间和空间都必须宽裕,而且在因果和整体的关系上面要有更宽泛的思维。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这些关系……是非常不同的——如果准备将这些客户保持100年或者200年,而不是短暂的拥有的话。

评论

尽管马斯洛在许多领域都进行过探索和研究,但他却是因为需求层次理论和作为最高动机力量的自我实现概念而为人所知、所称道的。他给予人们对于人类动机和人类潜能更为积极的认识框架。

但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表现在:虽然已经得到满足的需求的确不再起激励作用,但对怎样才算满足界定得不够明确。当生理上的需求合理地得到满足以后,并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预测对某一个人来说,哪一种高级的需求将成为下一个必须满足的需求。他没有找到一种公认的方法来预测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另一种更高级的需求发展起来以前的时间间隔。还有一些人批评马斯洛的观点是凭主观经验和直观感觉得出来的,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其推理论证不遵循严格的逻辑程序,因而无法判断和检验其正确性。虽然对马斯洛的观点存在着许多争论,后来的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层次学说,但到目前为止,所有的需求层次理论中,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最广为人知的。

大师著作

《人类激励理论》,1943年

《冲突、挫折和威胁理论》,1943年

《激励与个性》,1954年

《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年

此条目发表在管理思想史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