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顿•P•阿尔德弗 [激励理论]

克莱顿*P•阿尔德弗,美国行为科学家、心理学家。他于1966—1968年任教于康奈尔大学,现为美国耶鲁大学行为学教授。他还担任着众多私营或公共非营利机构的管理顾问。

主要观点

1、ERG理论

ERG理论又称成长理论。为了解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某些限制,阿尔德弗在大量实验和研究基础上,于1969年发表文章《关于人类需求的一种新理论的实证研究》,提出内容型激励理论。

这一理论系统地阐述了一个关于需求类型的新模式,发展了赫茨伯格和马斯洛的理论。他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压缩为三种需求,即生存(E)、相互关系(R)和成长(G)需求。

生存需求,指的是全部的生理需求和物质需求,包括人的衣、食、住及在组织中的报酬、对工作环境和条件的要求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这类需求大体上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生理需求、部分安全需求相对应。只有这项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才会涉及其他需求。

相互关系需求,指与其他人(同级、上级或下级)和睦相处、建立友谊和有所归属的需求。这一需求类似于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部分安全需求、全部友爱和归属需求以及部分尊重需求。

成长需求,指一种要求得到提高和发展的内在欲望。成长需求不仅要求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从而有所作为和成就,而且还包含开发新能力的需求。这一需求与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部分尊重需求和整个自我实现需求相对应。

2、“挫折一倒退”假设

阿尔德弗认为,ERG理论所指出的三种需求并不完全都是生来就有的,有的需求是通过后天学习才形成的,如关系的需求和成长的需求。虽然他也同意人类需求有层次的观点,但在他看来,人的需求不一定严格地按照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顺序。为此,他提出了有名的“挫折——倒退”假设,即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后,则有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愿望,但如果更高层的需求受挫而难以实现,就会倒退到原来的这一层需求上去,而且会把原来的需求看得比以往更加重要。

3、需求越级出现理论

阿尔德弗认为,人的需求还可以越级出现。例如,人可以在关系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的情况下,产生成长方面的需求。企业中各个员工的需求各不相同,如有的员工是生存的需求占主导地位,有的员工是关系的需求占主导地位。管理人员应该了解每个员工的真实需求,然后采取适当措施来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以便激励和控制员工的行为,实现组织和员工的目标。阿尔德弗强调,研究人类需求对管理者的意义就在于管理者应努力把握和控制工作结果,通过工作结果,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从而激发人们工作的动机。

精彩语录

人们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以便于人们和睦相处,相互间建立友谊,因此分析人际关系的动因,了解别人以求和谐相处,就显得非常重要。

评论

总体来说,阿尔德弗的ERG理论是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修正和发展。一般研究认为,后者理论中中间层次部分存在相互重叠的现象,阿尔德弗将其简化为三个层级,避免了交叉。

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相同的是,ERG理论同样是一个等级式结构,并认为,人们对需求的认识是逐级上升的。但同时,也与前者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 马斯洛认为,只有在低层次需求满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追求高层次的需求;而ERG理论认为,人们可以同时追求三个不同层次的需求。
  • 马斯洛认为人的各种需求是先天具有的;而阿尔德弗认为人的需求一般有先天的因素,但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尤其是某些具体的需求。
  •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是逐级上升的,不能返回;而阿尔德弗认为人的需求有时是可以跳跃的,而且可以返回,人在某阶段的需求总有一个最强烈的动机表现去决定人的行为。

ERG理论与我们关于个人差异的常识更一致,比如教育、家庭背景和文化环境这样的变量可以改变个体拥有的一组需求的重要性或驱动力量。有证据表明,不同文化中的人对需求种类的排列顺序是不一样的。例如,西班牙人和日本人把社会需求放在生理需求前面,这与ERG理论是一致的。一些研究证实了ERG理论,但也有证据表明这种理论在一些组织中是不适用的。但无论如何,ERG理论代表了关于需求层次的一种更有效的观点。

大师著作

《组织中的变化过程》(CTiawgeProce说s 似),1971年

《生存、关系以及成长:人在组织中的需求》,1972年

《从变化中学习:组织诊断和发展》,1975年

《通过长期团队间的交涉提高组织沟通》,1975年

此条目发表在管理思想史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