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R•劳伦斯 [权变理论]

保罗•R•劳伦斯,权变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劳伦斯本科就读于Albion学院,研究社会学和经济学,后在哈佛大学获得MBA和博士学位。他曾是一名海军,于1947年开始研究组织理论,是一位多产的管理学家。

劳伦斯在哈佛商学院任教9年,是组织行为学领域的负责人,MBA和MPA项目领头人,目前已退休。劳伦斯共出版著作24本,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组织变革、组织设计以及复杂组织的结构特征与技术、市场和其他相邻环境的条件之间的关系。

1967年,劳伦斯与杰伊•洛希合著的《组织与环境》获当年管理学会最佳管理著作奖,并于1969年获得詹姆斯•汉密尔顿奖。

劳伦斯认为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组织结构,有效的组织结构应与组织的外部环境相适应。

劳伦斯的组织设计理论的核心内容在于研究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组织设计的影响。根据他的观点,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一个系统,它可以分解为各个不同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就是组成外部环境整体的各个子环境,如政治子环境、社会子环境、技术子环境和经济子环境等。而这些细分的子环境要求组织内部有相应的组织部门与各个子环境相适应。例如,技术子环境要求企业的研究和开发部门与之相适应,而企业的销售部门又应与市场子环境相适应。因此,有什么样的外部环境就决定了组织内部应设置什么样的职能部门,使之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为了说明外部环境的作用,劳伦斯使用了细分化的概念。所谓细分化,即指一个组织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组织的细分化是由组织的外部环境所决定的,而组织细分化的程度又决定了组织一体化的过程。按照他的解释,一体化是指统一各子系统的行动以完成组织整体任务的过程。在组织一体化的过程中,总会使用一定的管理方式与方法。由此看来,组织细分化的程度也决定了组织一体化过程中使用的管理方式与方法。比如,髙度细分化的组织在组织各部门协调方面的难度较大,增强了组织一体化的难度,这就需要采取灵活的管理手段来实现组织一体化。

劳伦斯的组织设计权变理论还包含了这样的含义,即根据组织外部环境的差异性,可以在企业内各个细分化的部门采取不同的组织类型。如生产部门适宜采取行政组织形式,而销售部门则可采取以人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他用“分化”这个词来表示一个企业适应于外部环境而划分为各个小单位的程度;用“整体化”这个词来表示企业中各个小单位的协作或工作的统一。他选择在稳定和变化情况中各不相同的三类环境进行分析比较:第一类环境是高度稳定和变化较少的;第二类环境的稳定程度是中等的;第三类环境是很不稳定而且变化极快的。他对这三类环境中大量的成功企业和失败企业进行了研究,发现成功的企业都是整体化的途径适应于外界环境因素的企业。总之,没有一成不变的“最好的”组织设计。不但不同的工业部门和不同的企业要适时而动,即使是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也都要因时、因地制宜,设计出不同的组织结构,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才能取得成功。

综上可见,劳伦斯的组织设计权变理论中关于组织外部环境对组织设计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环境的稳定性方面:外部环境较稳定的组织细分化程度低,可采取以工作为中心的一体化方法;而外部环境变动较大的组织细分化程度高,可采取以人为中心的一体化方法。

环境的差异性方面:各个子环境差异较大时,可以在组织内各部门采取不同的组织结构类型。

精彩语录

任何想系统地利用细分与整合这两种方法的尝试,都必须以对组织及其所处环境的诊断为基础。

评论

劳伦斯所倡导的权宜应变的思想,适应了的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组织环境对管理的要求,对管理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但是该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也不断暴露出它令人不满意的一方面。这主要体现在该理论过分强调了管理的具体情境,即过分强调了管理的特殊性,而否认管理的普遍性、规律性和共性。有些学者认为,这种将特殊和普遍、具体和一般相对立的局面发展下去,甚至会产生取消管理理论、取消管理这门学科的危险趋势。

大师著作

《组织与环境》,1967年(与洛希合著)

《组织开发:诊断与行动》1969年(与洛希合著)

《组织结构与设计》,1970年(与洛希合著)

《管理团队与团队关系》,1972年(与洛

希合著)

《组织行为和管理:案例与读本》,1976年第三版(与洛希等合著)

《复兴美国工业》,1983年

《人性怎样塑造了我们的选择》,2001年

此条目发表在管理思想史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